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六千。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阿修羅犍達婆伽樓茶緊那羅摩呼羅伽等大眾圍遶於前說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即從座起。偏露一髆右膝著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
世尊。唯願演說諸佛名號及本昔所發殊勝大願。令眾生聞已業障消除。攝受來世正法壞時諸眾生故。
爾時婆伽婆讚曼殊室利童子言。
善哉善哉。曼殊室利大慈悲者。起無量悲勸請我說。為欲義利種種業障所纏眾生。饒益安樂諸天人故。
曼殊室利。當善憶念聽我所說。
時曼殊室利童子樂聽佛說白言。
唯然世尊。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過此佛土十恒河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淨琉璃。彼土有佛。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行時。發十二大願。何者十二。第一大願。願我來世於佛菩提得正覺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三十二丈夫大相及八十小好以為莊嚴。我身既爾。令一切眾生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清淨無復瑕垢。光明曠大威德熾然。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若有眾生生世界之間。或復人中昏暗及夜莫知方所。以我光故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邊無限智慧方便。令無量眾生界受用無盡。莫令一人有所少乏。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諸有眾生行異道者。一切安立菩提道中。行聲聞道。行辟支佛道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於我法中修行梵行。此諸眾生無量無邊。一切皆得不缺減戒。具三聚戒。無有破戒趣惡道者。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聾盲跛躄。身攣背傴白癩癲狂。若復有餘種種身病。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諸根具足身分成滿。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諸患逼切無護無依無有住處。遠離一切資生醫藥。又無親屬貧窮可愍。此人若得聞我名號。眾患悉除無諸痛惱。乃至究竟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婦人百惡所逼惱故。厭離女身願捨女形。聞我名已轉女人身成丈夫相。乃至究竟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一切眾生解脫魔網。若墮種種異見稠林。悉當安立置於正見。次第示以菩薩行門。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種種王法繫縛鞭撻牢獄應死。無量災難悲憂煎迫身心受苦。此等眾生以我福力。皆得解脫一切苦惱。
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飢火燒身為求食故作諸惡業。我於彼所先以最妙色香味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貧無衣服寒熱蚊虻日夜逼惱。我當施彼隨用。亦服種種雜色如其所好。亦以一切寶莊嚴具花鬘塗香鼓樂眾伎。隨諸眾生所須之具皆令滿足。
此十二大願。是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遍知。行菩薩時本昔所作。
復次曼殊室利。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諸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乃至窮劫說不可盡。
彼佛國土一向清淨。無女人形離諸欲惡。亦無一切惡道苦聲。
琉璃為地。城闕垣墻門窗堂閣柱樑斗拱周匝羅網。皆七寶成。如極樂國。淨琉璃界莊嚴如是。
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二名月光。
於彼無量無數諸菩薩眾最為上首。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之藏。
是故曼殊室利。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國土。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
曼殊室利。或有眾生。不識善惡。多貪無厭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聚財護惜不欲分施。此等眾生無施心故。見乞者來其心不喜如割身肉。
復有無量慳貪眾生。自不受用亦不欲與父母妻子。況奴婢作使及餘乞人。
此等眾生人間命終。生餓鬼道或畜生道。
由昔人間曾得聞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故。或在鬼道或畜生道。如來名號暫得現前。即於念時。彼處命終還生人道。得宿命智。怖畏惡趣不樂欲樂。好行慧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能捨施。漸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皆與求者。況餘財物。
復次曼殊室利。有諸眾生。雖奉如來受持學句。然破戒。破行。破於正見。或受學句護持禁戒。然不求多聞。不解如來所說修多羅中甚深之義。
或復多聞而增上慢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此等癡人及餘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眾生行邪道者當墮地獄。此等眾生應於地獄流轉無期。
以得聞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故。於地獄處。彼佛威力如來名號暫得現前。即時捨命還生人道。正見精進淳善淨心。便能捨家。於如來教中出家學道。滿次修行菩薩諸行。
復次曼殊室利。或有眾生。以妒忌故。但自稱讚不讚他人。
此諸眾生以自高輕他故。於三惡道無量千歲受諸苦毒。過無量千歲已。於彼命終生畜生趣。作牛馬駝驢。鞭杖捶擊飢渴逼惱。身負重擔隨路而行。
若生人道常居下賤。為人奴婢受他驅役。
若昔人中聞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者。以此善根眾苦解脫。諸根猛利聰慧博識恒求善本。得與良友常相隨逐。能斷魔罥破無明殻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復次曼殊室利。有諸眾生。好喜乖離更相鬪訟。此等互起惡心眾生。身口及意恒作諸惡。為欲相損。各各常以無益相加。
或告林神。樹神。山神。塚神。種種別神。殺諸畜生取其血肉。祭祀一切夜叉。羅剎食血肉者。書怨人字并作其形。成就種種毒害呪術厭魅蠱道起屍鬼呪。欲斷彼命及壞其身。由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故。此諸惡事不能傷損。皆得互起慈心益心無嫌恨心。各各歡悅更相攝受。
復次曼殊室利。此諸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受八分齋。或復一年或復三月受持諸戒。以此善根隨所喜樂隨所願求。若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所者。由得聞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故。於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徑。即於彼界種種異色波頭摩華中自然化生。
若復此人欲生天上即得往生。本昔善根無有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
天上命盡當生人間為轉輪王。四洲自在安立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眾生於十善業道。
或復生於剎利大族婆羅門大族居士大家。金銀粟帛倉庫盈滿。形色具足。自在具足。眷屬具足。勇健多力如大力士。
若有女人得聞說此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此人於後永離女身。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
世尊。我於後時。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於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所。種種方便流布令聞。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寤其耳。若受持此經讀誦宣說。或復為他分別開解。若自書若令人書。若取經卷五色淨綵以盛裹之。灑掃淨處以安置之。持種種華種種香塗香華鬘寶幢幡蓋而用供養。
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并餘百千俱胝那由他諸天皆詣其所。若此經卷流行之處。若復有人誦持此經。以得聞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及本昔所發殊勝大願故。當知是處無復橫死。
亦復不為諸鬼所持奪其魂魄。設已奪者還復如故。
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室利。如汝所說。
曼殊室利。信心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供養彼如來者。此人應作如來形像。
七日七夜受八分齋食清淨食。於清淨處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繒綵種種幡幢莊嚴其處。澡浴清潔著新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眾生起利益心。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應念彼如來本昔大願并解釋此經。如所思念如所願求。一切所欲皆得圓滿。
求長壽得長壽。求福報得福報。求自在得自在。求男女得男女。
或復有人忽得惡夢。或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於其住所百怪出現。
此人若能以種種眾具。供養恭敬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者。一切惡夢惡相不吉祥事皆悉隱沒。
或有水怖火怖刀怖毒怖懸嶮之怖。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蝎蜈蚣蚰蜒如是等怖。憶念供養彼如來者。一切怖畏皆得解脫。
若他國侵擾賊盜反亂如是等怖。亦應念彼如來恭敬尊重。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乃至盡形受三歸依不事餘天。或持五戒或持十戒或持菩薩一百四戒。或復出家受持比丘二百五十戒。若比丘尼受持五百戒。於隨所受中毀犯禁戒畏墮惡道。
若能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決定不受三惡道報。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稱名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速得解脫。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魂魄。
爾時世尊告慧命阿難言。
阿難。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汝信受耶。
汝於如是諸佛如來甚深境界多生疑惑。
時慧命阿難白佛言。
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法中無復疑惑。何以故。
一切如來身口意行無不清淨。
世尊。此日月。有如是大神通。有如是大威力。可令墮落。須彌山王可得移動。諸佛所言無有差異。
大德世尊。或有眾生信根不具聞說如來佛境界已。作是思惟。
云何但念彼如來名獲爾許功德。
心不信受生於誹謗。此等長夜無義饒益當墮苦趣。
佛言。阿難。若彼如來所有名號入其耳中。此人墮惡道者無有是處。
阿難。諸佛境界誠為難信。汝今信受。應知皆是如來威力。非一切聲聞辟支佛地所能信受。唯除一生補處菩薩摩訶薩。
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彼如來名號倍難於此。
阿難。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諸巧便。無量曠大願。我欲一劫若過一劫說彼如來菩薩行願。乃至窮劫。
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昔所行及殊勝大願。亦不究盡。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露一髆右膝著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白言。
大德世尊。於未來世當有眾生身嬰重病長患羸瘦。不食飢渴喉脣乾燥。死相現前。目無所見。父母親眷朋友知識啼泣圍遶。其人屍形臥在本處。閻摩使人引其神識。置於閻摩法王之前。此人背後有同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書。盡持授與閻摩法王。時閻摩法王推問其人算計所作。隨善隨惡而處分之。
若能為此病人歸依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如法供養。即得還復。此人神識得迴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神識還已具憶所有善惡業報。由自證故。乃至失命不造惡業。是故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供養藥師如來。
爾時慧命阿難問救脫菩薩言。
善男子。應云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也。
救脫菩薩言。
大德阿難。若有患人欲脫重病。當為此人七日七夜受八分齋。
當以飲食及種種眾具隨力所辦供養比丘僧。
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四十九遍。
讀誦此經然四十九燈。
應造七軀彼如來像。
一一像前各置七燈。
一一燈量大如車輪或復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
當造五色綵幡長四十九尺。
復次大德阿難。灌頂剎利王等若災難起時。所謂。
人民疾疫難。他方侵逼難。自界反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
爾時此灌頂剎利王。當於一切眾生起慈愍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法式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時灌頂剎利王用此善根。由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昔勝願故。
其王境界即得安隱。風雨以時。禾稼成就。國土豐熟。一切國界所有眾生無病安樂多生歡喜。於其國界亦無夜叉羅剎毘舍闍等諸惡鬼神擾亂眾生。所有惡相皆即不現。
彼灌頂剎利王。壽命色力無病自在並得增益。
爾時慧命阿難問救脫菩薩言。
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更延。
救脫菩薩言。阿難。汝豈不聞如來所說九橫死耶。是故教以呪藥方便。
或有眾生。得病非重。然無醫藥及看病人。或復醫人療治失所非時而死。是為初橫。
第二橫者。王法所殺。
第三橫者。遊獵放逸婬醉無度。為諸非人害其魂魄。
第四橫者。為火所燒。
第五橫者。為水所溺。
第六橫者。入獅子虎豹諸惡獸中。
第七橫者。飢渴所困不得飲食因此致死。
第八橫者。厭禱毒藥起屍鬼等之所損害。
第九橫者。投巖取死。
是名如來略說大橫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
爾時眾中有十二夜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 宮毘羅大將 跋折羅大將 迷佉羅大將 安捺羅大將
安怛羅大將 摩涅羅大將 因陀羅大將 波異羅大將
摩呼羅大將 真達羅大將 招度羅大將 鼻羯羅大將
此等十二夜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夜叉以為眷屬。皆同一聲白世尊言。
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已。不復更有惡道之怖。我今相與皆同一心。乃至壽盡。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皆當荷負一切眾生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聚落。阿蘭拏處。若流布此經。若復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親近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所求悉令滿足。
爾時世尊讚諸夜叉大將言。
善哉善哉。大夜叉將。汝等若念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當念饒益一切眾生。
爾時慧命阿難白佛言。
世尊。此經何名。云何奉持。
佛言。阿難。此法門者名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昔所發殊勝大願。當如是持。
名為十二夜叉大將自誓。當如是持。
名為淨一切業障。當如是持。
時婆伽婆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諸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及一切大眾阿修羅揵達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卷第十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麁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河山如鏡鑑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
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秖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竪。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為無常。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
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心名為無邊。
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
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
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一身之中。計其咸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
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
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餘無所言說。
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從此惑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無後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銷滅滅已無復。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心。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消息邪見。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墮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鷄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祕。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隣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瑠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淴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毘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咸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沈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并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相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却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縱恣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吒抧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麁。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迴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悟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或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溺。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岐路。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淨瑠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毘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呪。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阿難即從坐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於大眾中重復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細開示。又此五陰為併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明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澁。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覩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覩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想習。非汝六根互用合開。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細微精想。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復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遍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邊際。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呪。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復魔業。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并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卷第九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婬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瑠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麁漏已伏名為。二禪。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阿難。次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捨麁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捨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阿難。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圓窮捨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阿難。苦樂兩滅鬪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麁人所不能見。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
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所修行路。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復次阿難。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
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隣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諸有為想。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花。元無所有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婬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婬。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婬云何更隨殺盜婬事。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床攬七寶机。迴紫金山再來凭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
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佛告阿難及諸大眾。
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悟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浪彼如堅氷。煖氣漸隣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
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
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雖呪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秖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然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踰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合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未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府。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凌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墮地逈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沈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捨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疊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清輕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謗後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婬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婬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死生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婬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銷滅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悟。澄其精思貪求契合。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喜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辯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勅使一人於後踏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策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飡嘉膳。或時日飡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聖賢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彼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誠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上水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婬不毀麁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樹積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瑠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復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生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魃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畢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卷第八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具十二顛倒。猶如掜目亂花發生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妄亂想。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云何名為三種漸次。
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
云何助因。
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生皆依食住。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讚婬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云何正性。
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常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世間不還宿債。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覩佛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界。宿命清淨得無艱嶮。是則名為。第二增進修行漸次。
云何現業。
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隱。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是人即獲無生法忍。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是則名為。第三增進修行漸次。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根境不偶。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執心虛明純是智慧。慧性明圓瑩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
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圓妙開敷。從真妙圓重發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道純真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能為礙。如是乃至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念心住。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迴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願心住。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揮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心中發明如淨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嗔恨行。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癡亂行。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純潔精真遠諸留患。當度眾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迴向。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迴向。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無盡功德藏迴向。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無所著名。如相迴向。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迴向。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迴向。
阿難。是善男子盡是清淨四十一心。
次成四種妙圓加行。即以佛覺用為己心。若出未出猶如鑽火欲然其木名為。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虛空下有微礙名為。頂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懷非出名為。忍地。
數量銷滅迷覺中道二無所目名。世第一地。
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動地。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目此地名。修習位。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毘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三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眾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囉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
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呪。
亦名,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汝當奉持。
說是語已。即時阿難及諸大眾。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囉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意快然得大饒益。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為復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
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婬欲。妄言行婬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唯垂大慈發開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阿難。一切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
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呪印顧眄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呪隨持呪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
七情三想。沈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已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循造惡業雖則自招。眾同分中兼有元地。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眾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云何十因。
阿難。一者。婬習交接發於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於中發動。如人以手自相磨觸暖相現前。二習相然故有鐵牀、銅柱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二者。貪習交計發於相吸。吸攬不止如是故有。積寒堅冰於中凍冽。如人以口吸縮風氣有冷觸生。二習相凌故有吒吒、波波、囉囉、青、赤、白蓮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三者。慢習交凌發於相恃。馳流不息如是故有。騰逸奔波積波為水。如人口舌自相綿味因而水發。二習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熱沙、毒海、融銅灌吞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我慢名飲癡水。菩薩見慢。如避巨溺。
四者。嗔習交衝發於相忤。忤結不息心熱發火。鑄氣為金如是故有。刀山、鐵橛、劍樹、劍輪、斧、鉞、鎗、鋸。如人銜冤殺氣飛動。二習相擊故有宮、割、斬、斫、剉、刺、搥、擊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嗔恚名利刀劍。菩薩見嗔。如避誅戮。
五者。詐習交誘發於相調。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繩木絞挍。如水浸田草木生長。二習相延故有杻械。枷鎖、鞭杖、撾棒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姦偽同名讒賊。菩薩見詐。如畏豺狼。
六者。誑習交欺發於相誷。誣誷不止飛心造姦。如是故有塵土、屎尿穢污不淨。如塵隨風各無所見。二習相加故有沒溺。騰擲、飛墜。漂淪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欺誑同名劫殺。菩薩見誑。如踐蛇虺。
七者。怨習交嫌發于銜恨。如是故有飛石投礰、匣貯車檻、甕盛、囊撲、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家名違害鬼。菩薩見怨。如飲鴆酒。
八者。見習交明如薩迦耶見戒禁取。邪悟諸業發於違拒出生相返。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證執文藉。如行路人來往相見。二習相交故有勘問、權詐、考訊。推鞫、察訪、披究照明善惡。童子手執文簿辭辯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惡見同名見坑。菩薩見諸虛妄遍執。如入毒壑。
九者。枉習交加發於誣謗。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磑、耕磨。如讒賊人逼枉良善。二習相排故有押、捺、搥、按、蹙漉、衝度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怨謗同名讒虎。菩薩見枉。如遭霹靂。
十者。訟習交諠發於藏覆。如是故有鑒見、照燭。如於日中不能藏影。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宿業對驗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陰賊。菩薩觀覆。如戴高山。覆於巨海。
云何六報。
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
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
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能為燋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瞀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沈沒。
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虫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屎、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三者。嗅報。招引惡果此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涌出入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通聞。被諸惡氣薰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
如是嗅氣。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則能為火為炬。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衝味。則能為餒、為爽。衝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匝食。衝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砂礰擊碎身體。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炎。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挂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裂身肉。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燋爛骨髓。
如是嘗味。歷嘗。則能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槍槊驅入城門向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
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拷、為縛。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發明二相。
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
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
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復次阿難。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諸餘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
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
貪慠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
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役使鬼。
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上出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復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於世間與元負人怨對相值。身為畜生酬其宿債。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梟類。
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徵一切異類。
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於世間多為狐類。
蟲蠱之鬼蟲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毒類。
衰癘之鬼衰窮報盡。生於世間多為蛔類。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
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
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應類。
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休徵一切諸類。
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多於循類。
阿難。是等皆以業火乾枯酬其宿債。傍為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妄虛想凝結。
復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復為人。返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於人中不捨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餘直。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如於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汝今應知。
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彼咎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愚類。
彼狐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佷類。
彼毒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庸類。
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
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彼應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文類。
彼休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
彼諸循倫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達類。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畢酬復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於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愍者。
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遊於山林人不及處有十仙種。阿難。彼諸眾生。
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堅固呪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阿難。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循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迴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捨諸妻妾恩愛。於邪婬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於己妻房婬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